2006, 36(2).
Abstract:制备了石英/GW-300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热性能、电性能等方面的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在氮气下的分解温度为543℃;分子结构中的较大的自由体积使得材料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其介电常数为3.33.石英/GW-300复合材料可望满足高速飞行器宽频带天线罩的要求.
2006, 36(2).
Abstract:用酚醛树脂对磷酸盐进行了杂化,并用杂化基体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考察了酚醛树脂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树脂加入后,磷酸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弯曲强度从50 MPa提高到100MPa以上;吸水性显著下降,吸湿率从5.5%降低到1.5%左右;同时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亦有改善.
2006, 36(2).
Abstract:通过原位聚合法,将纳米粒子Al2O3引入聚酰亚胺基体中,制备了具有不同Al2O3含量的Al2O3/PI杂化薄膜.研究结果表明:当Al2O3的质量分数小于10%时,杂化薄膜的拉伸强度和电击穿强度与纯薄膜相当;当Al2O3的质量分数为10%时,杂化薄膜的电老化寿命是纯薄膜的3.4倍,失重5%的温度比纯薄膜提高了42℃;随着Al2O3质量分数的增加,杂化薄膜的线膨胀系数呈下降趋势.
2006, 36(2).
Abstract: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气凝胶先驱体,而后采用真空浸渍工艺将SiO2气凝胶先驱体与硬硅钙石复合,最后经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硅酸钙复合纳米孔超级绝热板材.研究了硬硅钙石密度、浸渍真空度、气凝胶原料配比对硅酸钙板材增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随硬硅钙石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但随浸渍真空度和气凝胶原料配比中正硅酸乙酯的增加而增大.对制得的超级绝热板材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孔径分布等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具有纳米孔结构特征(平均孔径为9.1 nm,孔径小于50 nm的孔超过80%,其他都在80 nm以内),常温常压下热导率为25 mW/(m·K),匀温灼烧试验(1 273 K)的线性收缩率仅为1%,并且无贯穿裂纹.因此有望用作航天飞机的隔热瓦,具有潜在的航天应用前景.
2006, 36(2).
Abstract:用热力学几何规则,对Si3N4-AlN-Al2O3-SiO2体系中的部分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进行了预报和评估;用新几何模型计算了Al2O3-SiO2-Si3N4三元体系高温液相的热力学性质.为研究Si3N4-AlN-Al2O3-SiO2体系陶瓷材料在制备和应用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提供了热力学数据.此外,根据预报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并给出了Al-O-N、Si-O-N和B-O-N体系的参数状态图,为分析和确定O'-Sialon-BN系复合材料合成和应用的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6, 36(2).
Abstract:综述了耐371℃及以上高温聚酰亚胺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着重对以PMR-Ⅱ树脂为基础的聚酰亚胺材料的化学结构设计与制备方法,以及化学结构与综合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
2006, 36(2).
Abstract:在系统地分析了当今炭素材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提出了炭素科学的研究热点,认为多孔碳材料、纳米碳材料和碳基复合材料是当今炭素材料的研究热点,而由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所引出的新型应用领域则代表了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这些炭素材料的应用则构成了当今炭素材料应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炭素材料的基础研究主要围绕着炭素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展开.
2006, 36(2).
Abstract:为了准确检测介质片在3 mm频段的复介电特性,采用固定腔长法,研制了工作在101.80 GHz的测试介质片复介电常数准光学谐振腔测试系统.结果表明:腔体的品质因数达8×104,高斯波束的束腰半径为2.36 mm.复介电常数的测试范围ε′为2~8;tanδ为3×10-4~5×10-3,最可几误差为|△ε′/ε′|小于等于10%;|△tanδ | 小于等于20%tanδ+1×10-4.此方法能检测大面积介质片复介电常数的均匀性.
2006, 36(2).
Abstract:对高速钻削碳/环氧复合材料的刀具磨损特性、刀具磨损对钻削力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钻削碳/环氧复合材料时,刀具磨损的原因主要是磨粒磨损(或质点磨损),随着刀具磨损的加剧,轴向力持续增加,扭矩的增加逐渐趋于平缓,因此控制刀具磨损是减小轴向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006, 36(2).
Abstract:为考察用于复合材料成型的硅橡胶气囊的使用寿命,模拟气囊的实际应用条件,利用热老化后的硅橡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硅橡胶与试件的剥离强度相对比来评估.试验表明:1453D硅橡胶老化100次后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都远远大于其剥离强度,推测其力学性能能够满足使用100次的要求,因此可推荐用硅橡胶气囊代替金属芯模用于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
2006, 36(2).
Abstract:通过复合材料典型结构件的气囊成型工艺试验及其工艺效果的评估,论证了多腔室复杂结构件采用多气囊整体成型技术的可行性,并对共固化时多个气囊内压的调控进行了论述.固化时,应根据不同气囊客积的大小,合理调控气囊的内压,是控制制件规整度的关键.研究表明,多气囊整体成型工艺切实可行,成本较低,并且工艺效果也比较理想.
2006, 36(2).
Abstract:以日本三菱气体化学公司生产的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放入合适的不锈钢模具中,在高压釜中加热、加压.利用中间相沥青在热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轻组分挥发形成泡沫,在450℃制得了泡沫炭生料,再经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后获得了由孔壁和韧带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的石墨泡沫炭.主要研究了升温速率和压力对泡沫炭孔结构的影响,考察了材料的导热性能.结果表明,升温速率以1℃/min时泡沫炭孔的连通性比较好,压力越大孔径越小;经炭化后泡沫炭孔径略有收缩,孔壁结晶取向度比较完善;2 400℃石墨化后孔壁的结晶取向度得到了加强,形成了高度取向的石墨化结构,密度为0.3g/cm3,热导率达到了32 W/(m·K).
2006, 36(2).
Abstract:利用织物混编难熔金属丝和浸渍含难熔金属化合物酚醛树脂两种方法,并结合常用的沥青浸渍/炭化工艺制备了含WC、TaC、ZrC、HfC的C/C复合材料,分析了难熔金属组分在工艺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C/C复合材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混编的难熔金属丝既可以与基体碳也可以与碳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部分碳纤维被侵蚀受损;另外,由于线膨胀系数差异大,造成难熔金属丝以及周围部分碳纤维或整束碳纤维的断裂.颗粒状难熔金属化合物不会造成整束碳纤维断裂,颗粒表层基体碳的取向程度明显高于周围树脂碳.
2006, 36(2).
Abstract:采用热压法制备ZrB2/C复合材料,利用氧乙炔火焰烧蚀法测试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物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和相同工艺制备的纯石墨材料相比,ZrB2的引入降低了炭材料的质量和线烧蚀率,ZrB2的加入量越大,烧蚀率降低幅度越大,ZrB2引入明显提高了炭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通过微观结构分析,探讨了ZrB2形态和含量对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展示了此材料作为高温烧蚀材料的良好应用前景.
2006, 36(2).
Abstract:采用丁腈增韧酚醛树脂作为变密度烧蚀材料基体,通过化学发泡法来降低材料的密度,并通过调节发泡剂用量实现对材料密度的设计,制备了变密度烧蚀材料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变密度烧蚀材料的力学性能随密度的升高而提高,隔热性能随密度的降低而提高;采用变密度烧蚀材料可使材料的烧蚀热效率提高12%左右.
2006, 36(2).
Abstract:初步研究了N,N,N',N'-四炔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PDDM)的热固化反应,通过DSC分析其固化行为特征.FT-IR观察了它固化过程中特征官能团变化,对比了其在空气中和氮气中固化行为的差异,发现在空气中固化产物出现1 733 cm-1的峰,推断是被氧化所致,并通过DSC和FT-IR确定了固化条件.利用TGA技术考察了该固化产物在空气中和氮气中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空气中固化产物起始失重率为5%的分解温度为414.4℃,高于在氮气中的392.8℃.TPDDM的固化产物在氮气中700℃残碳率为53.9%,在空气中全部分解.
2006, 36(2).
Abstract:利用高邻位酚醛树脂与邻苯二甲腈偶氮盐之间的偶合反应制备了带有邻苯二甲腈基团的新型高邻位酚醛树脂.结构中的腈基在加热条件下可以进行加成固化反应.通过相同方法制备了取代基团含量不同的酚醛树脂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取代度为89%,随着取代度的增加树脂的分子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固化过程中偶氮键在160~230℃附近分解,腈基的加成固化出现在260~340℃.与传统的酚醛树脂相比,固化后的树脂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高的残碳率.
You are the visitor
Beijing Public Network Security:11010602060147号 京ICP备06019415号-2
Address:P.O.Box 9200-73, Beijing 100076, P.R.China
Postcode:100076 Fax:010-68383237
ServiceTel:010-68383269 E-mail:703@china.com
Copyright: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