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32(3).
Abstract:研究了基于CCD视频图像定位的超声成像检测技术,设计并完成了工程化的CCD定位手动扫描超声成像检测系统,该系统扫描图像最大尺寸为500×500象素点;扫描分辨率连续可调,最高分辨率可达0.1 mm/象素点;定位精度为一个象素点.CCD定位使得超声成像检测不受场地、工件形状的限制, 应用面广阔.该系统已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检测上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2002, 32(3).
Abstract:用粒度相同、不同BeO含量的铍粉开展了BeO对铍材微屈服强度(σmys)的研究;结果发现,与BeO含量相比,BeO在铍中的分布状态对σmys的影响更大.在晶界及晶内较细小弥散分布的BeO对基体铍有弥散强化作用,使σmys较高;如果BeO较粗大地成簇状聚集在晶界,反而对σmys有不良的影响.
2002, 32(3).
Abstract:研究了滚压强化多晶纯钛在疲劳前后的显微组织特征和残余应力的变化.结果发现:疲劳强度的提高主要归于形变组织,同时表面粗糙度的降低也起了良好的作用.滚压试样表层TEM组织中形成高密度位错和单个、分散的变形孪晶,历经106以上循环周次后,孪晶-晶界的交互作用是其主要特征.滚压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和层深均较小,有益贡献也相应降低.
2002, 32(3).
Abstract:对工业供应态LY12铝合金棒材的超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在温度为753 K、应变速率为3.3×10-4s-1的拉伸变形条件下,断裂延伸率为313%,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约为0.33;断裂延伸率的实验值与Ghosh-Ayres公式的理论值吻合;超塑性变形的主导机制符合Langdon大晶粒模型.
2002, 32(3).
Abstract:为研制超音速飞行器所需的耐热铝合金管材,采用喷射沉积管坯→挤压成厚壁管材→旋压成薄壁管的成形工艺路线,旋压出Al-8.5Fe-1.3V-1.7Si耐热粉末铝合金Φ内153 mm×1.2 mm×540 mm的小直径管材和Φ内380 mm×2.5 mm×1 140 mm的大直径管材.大直径管材做成的模拟舱段通过了静强与静热联合试验.
2002, 32(3).
Abstract:主要讨论增韧材料对PPS性能的影响和各种填料用量对PPS 复合涂层的附着力、抗冲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以及PPS复合涂层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增韧树脂PEK-C的加入可提高PPS 共混树脂的力学性能;共混树脂中加入5%的石墨、10%TiO2 时,可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复合涂层.
2002, 32(3).
Abstract: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SRM)的新型密封结构,并对应用于特定尺寸的螺纹联接结构方式、胶种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压力、高低温循环等大量的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采用填充密封胶的螺纹联接密封结构具有优异的密封性,适宜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环境中应用.
2002, 32(3).
Abstract:针对诸如壳体-喷嘴一体化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过渡段、环壳燃料箱等复杂型面的缠绕,应用曲面理论和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纤维缠绕的成型压力与曲面几何的关系,进而确定了一般曲面、负高斯曲面、环壳以及过渡段缠绕过程的纤维架空条件与判据,为复杂型面的缠绕成形奠定基础.
2002, 32(3).
Abstract: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和酚醛树脂为原料,在草酸和六次甲基四胺的催化作用下,制备出了不含硫和氯等有害杂质的均相碳化硅先驱体,并在特定条件下,对所得先驱体进行烧结,使之转化为陶瓷.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先驱体呈黄色透明的玻璃态,其微观组成为几十纳米的微粒,树脂与SiO2可能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有利于树脂在先驱体中均匀分布而形成均相先驱体,其陶瓷产率为78%;另外硝酸镍的加入对先驱体烧结过程中β-SiC的生成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2002, 32(3).
Abstract:简要分析了化学液相热梯度致密C/C的沉积过程及机理,该工艺用一种液态碳源作基体前驱体,采用梯度加热法,可实现快速致密.结果表明,与传统化学气相致密法相比,该技术能在很短时间(2.5 h)内能迅速提高基质材料的密度.
2002, 32(3).
Abstract:介绍了电路组装技术对基片的性能要求、性能影响因素及基片设计原则,评述了高频基片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2002, 32(3).
Abstract:综述了GMT材料的制造技术及其特点,包括用熔体浸渍法和抄纸法生产GMT的工艺及材料性能,介绍了GMT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回收应用进展,包括各领域的产品种类及用量,指出了GMT材料的发展趋势.
2002, 32(3).
Abstract:对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的性能、合成方法、生产工艺、用途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02, 32(3).
Abstract:综述了Si/C/N纳米微粉的制备方法,比较了相互之间的优缺点;分析了Si/C/N 纳米粉体的结构以及在热处理条件下微结构的变化,指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与今后的应用前景.
You are the visitor
Beijing Public Network Security:11010602060147号 京ICP备06019415号-2
Address:P.O.Box 9200-73, Beijing 100076, P.R.China
Postcode:100076 Fax:010-68383237
ServiceTel:010-68383269 E-mail:703@china.com
Copyright: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