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航天结构中,蜂窝板常采用在内部镶嵌埋件的方式使其与其他部件连接。为了分析CFRP蜂窝夹层结构板埋件集群区域面板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失稳破坏应力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由分析结果发现是面板失稳导致了结构破坏。提出了加厚面板和局部加强两种补强方法并分析了其可行性和效率,通过对比发现局部补强的方法更加可行和高效。最后通过热真空试验,验证了局部补强方法可以提高面板稳定性,防止失稳破坏。
碳纤维蜂窝板通常由上、下碳纤维面板和蜂窝芯构成,具有较高的比刚度。这种结构较金属结构质量更轻,且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具有较高基频要求的卫星天线反射器和支撑结构。当蜂窝夹层板需要与其他部件连接时,由于面板很薄,芯层强度也很低,且面板与蜂窝之间的胶接强度不高,因此不能在板上直接打孔连接,而需要依靠预埋在板中的金属件作为连接件。

图1 蜂窝板埋件结构图
Fig.1 Structure of honeycomb panel with insert

图2 蜂窝板通过埋件连接示意图
Fig.2 Diagram of honeycomb panels connected by inserts
埋件群所在的区域是结构板上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当该区域由于强度不足发生破坏或是发生失稳破坏时,将会导致整个结构失效。对于卫星天线产品,除了保证发射及工作状态下的强度和刚度外,还要校核在轨高低温环境下的热应力。由于每个埋件的固定都需要填充泡沫胶,所以埋件集群区域处于整体完全充胶状态下,而泡沫胶的热膨胀系数明显大于面板。在高温下泡沫胶的膨胀量大于面板,使面板在平面内受拉;在低温下泡沫胶的收缩量大于面板,使面板在平面内受压,从而导致面板产生褶皱,发生失稳破


图3 在热真空试验下的失效的含埋件蜂窝板
Fig.3 Failure of honeycomb panels with clustered inserts after thermal vacuum test
层压板在面内压应力作用下表面起皱的问题实际上是表面两个弹性支承板的稳定性问
规定参考坐标轴的方向如

图4 参考坐标轴
Fig.4 Reference coordinate system
假定在处,面板在x向压力荷载作用下失稳,形状呈正弦波形,同时在x方向没有平动位移发生,如

图5 起皱类型
Fig.5 Pattern of wrinkling
此时可以得到处面板位移的表达式:
(1) |
式中,下标1代表,下标2代表。
假定芯层在xy平面内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正交各向异性的坐标轴与参考轴重合。芯层的本构关系如下:
(2) |
式中,,和分别为芯层在x,y和z轴方向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是芯层在x轴方向受拉伸长时,y轴方向的压缩量与x轴方向的伸长量的比值。为芯层xy平面内的剪切刚度。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xy平面内的应变相容性要求三个应变分量满足以下关系式:
(3) |
用积分表示单位宽度芯层的应变能,其表达式为:
(4) |
单位宽度面板的弯曲应变能表示为:
(5) |
式中,,和是面板的泊松比。
同样单位宽度上压缩荷载P做的功可由下式来表达:
(6) |
在压缩载荷P的作用下,面板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的条件是压缩荷载所做的功等于面板弯曲应变能以及芯层应变能的和,即:
(7) |
代入式(
(8) |
式中,
, , , |
, , |
, , , |
从
根据蜂窝夹层板模型设计,将70 mm高的夹层板分为对称的两个部分,每个部分总高度为35 mm,上下面板厚度同为0.34 mm。两个部分的尺寸和材料参数完全相同,取其中任一部分,根据以上起皱应力的计算理论和
注: 1)其中1代表纤维方向;2代表单向带平面内垂直纤维方向。
CFRP铝蜂窝芯夹层板如

图6 铝蜂窝芯夹层板
Fig.6 Sandwich panel with aluminum honeycomb
面板采用M40J碳纤维环氧单向带预浸料铺制而成,埋件周围填充国产的环氧泡沫胶,埋件材质为铝合金(牌号2A12-H112,GB/T3880—1997),铝蜂窝芯边长为4 mm,壁厚0.04 mm(牌号BC1.8-3/16P-0.04-5052-HB5443)。夹层板的上面板为单向带总数为4层的层压板,铺层角度为[0°/45°/-45°/90°],下面板也是总层数为4层的层压板,铺层角度为[90°/-45°/45°/0°],中面板的单向带总数为8层,铺层角度为[90°/-45°/45°/0°]2s,埋件半径外扩7.6 mm范围内充满泡沫胶。M40J单向带厚度为0.085 mm,夹层板总厚度为70 mm,埋件高度为70 mm。
采用MSC/PATRAN软件建立夹层板埋件集群区域的局部有限元模
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步将上面板和充胶区域的界面划分为壳单元,作为第一组壳单元,同时将该界面上的埋件横截面也划分为壳单元,作为第二组壳单元,并移动两组壳单元交接处的节点,使所有壳单元连接在一起,将这个壳单元组成的平面作为有限元网格形状的基准;第二步,将第一组壳单元向上提取出一层新的壳单元,作为上面板的有限元模型,用网格拉伸功能将第二组壳单元向上拉伸0.34 mm,向下拉伸69.66 mm,得到由体单元构成的埋件有限元模型;第三步,用网格拉伸功能将第一组壳单元向下拉伸34.32 mm,得到由体单元组成的上半段泡沫胶和铝蜂窝复合区域的有限元模型;第四步,从上半段泡沫胶和铝蜂窝复合区域的有限元模型的下表面提取出一层壳单元,作为中面板的有限元模型。继续重复利用网格提取和拉伸的功能得到下半段区域和下面板的有限元模型,从而得到一个面板、泡沫胶和铝蜂窝复合区域以及埋件三者中任意两种材料交界处节点都一一重合的有限元模型,如

图7 有限元模型
Fig.7 Finite element model
上、中、下面板的材料为层压板,包含了M40 J单向带层和胶膜层,各层铺设的顺序和角度以及各层编号如
对夹层板埋件集群区域的局部有限元模型进行高温和低温两种工况下的热应力计算,参考温度为20 ℃,高温荷载为120 ℃,低温荷载为-80 ℃。面板各层应力结果如
由
从有限元模型热应力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为了保证结构不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失效,需要对模型进行补强,以保证埋件集群区域面板的稳定
根据这两种补强措施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改和重新计算。其中,面板的厚度由最初的0.34增加至最厚0.9 mm,每增加0.08 mm计算一次热应力结果;随后,在每个埋件周围的面板处呈45°夹角铺设两层0.36 mm厚的T300碳纤维环氧织物,计算补强后的热应力结果。
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面板厚度增加,面板的热应力有所降低,为了考查加厚面板这种补强方式的有效程度,将不同面板厚度下的面板应力降低率绘制成曲线图,如

图8 面板加厚时的应力降低率
Fig.8 Stress reduction rate when the panel is thickened
由
考虑到铺贴T300碳纤维环氧织物的这种补强方式,不仅可以减小面板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收缩量,降低面板的热应力,还提高了面板的韧性和局部稳定性,因此热应力的降低不能完全体现出局部加强的最终效果。为此根据前述设计好的CFRP蜂窝夹层板加工了试验模型,并进行了热真空试验。
热真空试验的结果显示,蜂窝夹层板在高温和低温荷载作用下都没有发生强度破坏或失稳破坏。可见使用T300碳纤维环氧织物进行局部加强的实际效果非常明显,远大于根据有限元分析得出的结果。
(1)针对本文设计的CFRP铝蜂窝芯夹层板,其在低温工况下面板最大压应力达到-731.5 MPa,远大于面板的失稳应力218 MPa。因此在设计使用CFRP蜂窝夹层结构板的卫星天线结构时,需要考虑夹层板埋件集群区域的泡沫胶在低温下收缩引起的面板稳定性问题,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来防止失稳破坏问题;
(2)在不更换面板和芯层材料的情况下,由热真空试验发现局部加强后的夹层板面板稳定性能够满足不发生失稳破坏的要求。因此使用T300碳纤维环氧织物进行局部加强能够起到提高面板韧性和局部稳定性的作用,这是一个简便有效的解决面板失稳问题的措施。
参考文献
ERICKSEN W S,MARCH H W,SMITH C B,et al. Wrinkling of the facings of sandwich construction subjected to edgewise compression[M].1953:18-92. [百度学术]
GOUGH G S,ELAM C F,BRUYNE N A.The stabilization of a thin sheet by a continuous supporting medium[J].J. R. Aeronaut.Soc.,2005,44:12-43. [百度学术]
HOFF N J,MAUTNER S F,HOFF N J,et al.The buckling of sandwich-type panels[J].Journal of the Aeronautic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the Aeronautical Sciences),1945,12(3):285-297. [百度学术]
WILLIAMS D.Sandwich construction: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the use of designers[M].HM Stationery Office,1951:313-380. [百度学术]
COX H L.Sandwich construction and core materials. Part Ⅲ:Instability of sandwich struts and beams[M].Aeronautical Research Council Reports and Memorandum,1945(2125):150-158. [百度学术]
张建云,王寅,崔霞,等.不同冷却方式下SiCp/356Al复合材料的热应力分析[J].宇航材料工艺,2009,39(5):70-73. [百度学术]
ZHANG J Y,WANG Y,CUI X,et al.Thermal stress analysis of SiCp/356Al composite under different cooling[J]. 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2009,39(5):70-73.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