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研究固体推进剂燃气对GH3044合金堵盖的作用机理,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仪等手段对GH3044合金堵盖的孔洞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在氧化性气氛下,GH3044合金出现了沿晶界的择优氧化,形成了楔形裂纹,在热应力及氧化物长大的膨胀应力作用下发生剥落并最终形成喇叭形的烧蚀孔洞;其中,燃气中的金属氧化物(PbO)沿晶界与基体中的N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低熔点的Pb-Ni共晶,进一步加剧了GH3044合金的高温氧化。
GH3044合金为固溶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富W及Cr元素),其900 ℃以下可以保证较高的强度、塑性和良好的抗氧化性,在航空航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可被用来制作高温部件(如燃气发生器等
高温合金的氧化特性对其结构设计和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一般采用静态增重法(即氧化特定时间后在分析天平上测量重量变化)得到其氧化动力学曲线,从而对其氧化特性进行探索。李云等
抗氧化性能良好的镍基合金在承受固体推进剂燃烧产物作用下的高温氧化机理尚未有大量研究,特别是高温合金与固体推进剂组分相容性尚未见到文献报道。在固体推进剂的研制过程中,需要固体推进剂以极高的速率释放能量,从而产生大量高温、高压以及高速的燃气。该过程对武器射程至关重要,但同时也给发动机燃烧室部件提出极高的要
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涉及多种有机和无机组分,形成的燃气是一个氧化性气氛,瞬时温度超过2 000℃,除气体成分外,燃气中还存在大量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包括Pb、Zr、Mg、O、F等元素,可能会形成PbO、MgO、ZrO2、MgF2、ZrF4等物质。上述无机组分除自身能催化氧化反应外,还可能会发生分解,对固体推进剂的燃烧产生促进作
燃气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见

图1 燃气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view of the combustion generator
速的燃气,冲向燃气发生器头部。正常工作状态下,燃气受端部堵盖的阻挡,从侧壁8个排气孔排出。然而,在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端部堵盖中部出现孔洞,燃气主要从堵盖孔洞中排出,丧失了从侧壁排气孔排气的功能,出现失效。
燃气发生器堵盖所用材料为GH3044合金,根据GJB3317—1998标准,其化学成分如
C | Cr | Ni | W | Mo | Al | Ti | Fe | Mn | Si | Cu | P | S |
---|---|---|---|---|---|---|---|---|---|---|---|---|
≤0.10 | 23.5~26.5 | 余 | 13.0~16.0 | ≤1.50 | ≤0.50 | 0.30~0.70 | ≤4.0 | ≤0.50 | ≤0.80 | ≤0.07 | ≤0.013 | ≤0.013 |
目视可见燃气发生器表面局部位置由于高温氧化作用发蓝发黑,局部位置附着灰黑色燃烧产物,见


图2 堵盖孔洞宏观形貌
Fig.2 Macro morphology of the aperture in the blocking lid
将堵盖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内表面孔洞上可见燃烧产物附着,呈粗糙的颗粒堆积形貌,未见明显的自由表面熔融特征;孔洞附近可见多条裂纹,裂纹形态较为曲折,方向不规则,裂纹断面呈沿晶特征;孔洞
侧壁也附着一层燃烧产物,可见大量裂纹存在,裂纹形态与孔洞内表面裂纹形态相似,裂纹断面均呈沿晶特征,见

图3 堵盖孔洞及附近裂纹微观形貌
Fig.3 Micro morphology of the aperture and adjacent cracks in the blocking lid

图4 燃烧产物能谱图
Fig.4 EDS results for the combustion products
若孔洞内表面呈熔融特征,则说明GH3044合金材料在高温作用下发生熔化,堵盖失效原因与燃气温度过高有关。然而,观察结果表明,孔洞内表面未见熔融特征,说明燃气温度不足以使GH3044材料发生熔化,而孔洞附近的沿晶裂纹则进一步说明GH3044合金应出现了沿晶界的择优氧化,发生氧化的原因应与燃气中的氧化性气氛有关。
根据标准自由能变化与温度之间的Δ
沿堵盖截面制备成金相试样进行观察,孔洞附近可见大量的呈网状分布的裂纹,裂纹形状曲折,呈沿晶特征,裂纹附近基体组织为等轴晶组织,未见明显熔融特征或组织缺陷,见

图5 孔洞附近金相组织
Fig.5 Micro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near the aperture

图6 基体材料金相组织
Fig.6 Optical micrograph of the matrix material
根据GH3044合金组织特点,晶界上存在碳化物分布,且晶界处能量较高,因此在富氧的燃气作用下,在晶界处择优氧
燃气中除MgO、ZrO2等不与基体材料发生反应的固体颗粒外,还存在大量的PbO,也会对GH3044合金产生氧化作用。


图7 裂纹内部元素分布
Fig. 7 Element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crack
对堵盖金相试样进行显微硬度测试(HV 0.2),正常部位测试结果为287,孔洞附近测试结果为274,堵盖不同部位显微硬度测试结果相近,均为270~290(HV 0.2),表明二者材料状态相似。
从堵盖孔洞的观察与分析中可知,GH3044材料高温氧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氧气的作用和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其中氧气的作用主要为狭义的金属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的过程,可用式(1)表达:
![]() | (1) |
式中,M为金属,在GH3044合金中,Ni、Cr、Mo、W等元素均有可能在高温下发生直接氧化;O2为固体推进剂中产生的氧化性气氛中的气体。
金属氧化物(MOs)对GH3044合金的作用为广义的高温氧化,即高温下GH3044合金中的原子或原子团丢失电子的过程,可用式(2)表达:
![]() | (2) |
首先对狭义的高温氧化过程进行分析。氧分子在高速运动过程中,碰撞GH3044材料表面,与金属形成物理吸附;随后氧分子分解为单独的氧原子,与GH3044材料中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学吸附;最后材料形成氧化物薄膜,将金属基体与氧分子隔离开,经过氧化膜扩散传质对材料进一步氧化。在氧化膜形成过程中,由于氧化物结构不同,有可能形成保护性和非保护性两类氧化膜。金属与其氧化物体积比(PBR)决定了氧化膜是否容易被O2穿透并扩散反应,PBR可以用式(3)表达:
(3) |
式中,VMO及VM分别为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的体积,mMO及mM分别为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的质量,ρMO及ρM分别为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的密度。
GH3044合金中主要含有Ni、Cr、W、Mo、Al、Ti等元素,形成的氧化物PBR值如
元素 | 氧化物 | PBR |
---|---|---|
Ni | NiO | 1.70 |
Cr | Cr2O3 | 2.02 |
W | WO2 | 1.87 |
Mo | MoO3 | 3.27 |
Al | α-Al2O3 | 1.28 |
Ti | Ti2O3 | 1.47 |
除此之外,在沿晶裂纹尖端还可见富Pb区域,该区域的形成机理与金属氧化物的作用有关。其中,PbO在高温燃气的输运作用下,逐渐由楔形裂纹头部向裂纹尖端聚集,随后与Ni发生反应,如下:
(4) |
随后,液态Pb溶解于Ni中形成Pb-Ni低熔点合金,如式(5)所示:
(5) |
最后,PbO进一步氧化Pb-Ni合金中的Ni,从而在裂纹尖端形成富Pb的区域,如式(6)所示:
(6) |
在式(4)~式(6)的反应过程中,Ni、Pb、NiO及PbO的熔点如
反应物 | 熔点/℃ |
---|---|
Ni | 1453 |
Pb | 327 |
NiO | 1990 |
PbO | 888 |
综合上述分析,燃气对GH3044合金高温氧化机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燃气中的O2对材料的狭义高温氧化作用,在GH3044合金晶界处发生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薄膜,体积膨胀,出现楔形长大,导致材料内部产生较大应力,并引起晶界进一步发生开裂;另一方面是燃气中的PbO对GH3044材料的广义高温氧化作用,其核心是液态Pb易于溶解于Ni中形成Pb-Ni低熔点合金,在裂纹尖端聚集和扩展,从而加速了GH3044合金的高温氧化作用。
通过对固体推进剂燃烧产物作用下的GH3044合金堵盖的观察与分析认为:
(1)GH3044合金堵盖的失效模式为高温氧化,失效原因应为堵盖内表面材料在固体推进剂燃气及其中颗粒物的作用下发生晶界择优氧化,形成楔形裂纹,在热应力及氧化物长大的膨胀应力作用下导致堵盖材料发生剥落;
(2)燃气中的金属氧化物(PbO)沿晶界与基体中的N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低熔点的Pb-Ni共晶,在裂纹尖端不断对基体材料产生腐蚀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速了GH3044合金的高温氧化,并最终形成贯穿性的喇叭形孔洞。
参考文献
王玲, 董建新, 田玉亮, 等. GH3044合金宏观偏析行为及凝固过程中元素偏析规律研究[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6, 35(9): 1408-1411.
蒙肇斌, 王延庆, 尹法杰, 等. ЭИ868 合金成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钢铁研究学报, 2004, 16(1): 66-69.
HAN YINBEN, XUE XIANGYI, ZHANG TIEBANG, et al. Grain boundary character correlated carbide precipit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20Cr-18W-1Mo superalloy [J].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16, 667: 391-401.
TANG ZENGWU, LI JINSHAN, HU RUI, et al. Effects of Solution Heat treatment on carbide of Ni-Cr-W superalloy[J].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10, 39(7): 1157-1161.
李云, 袁超, 郭建亭, 等.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K35的氧化动力学[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4(1): 75-78.
方龙, 刘学贵, 李云, 等. K44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800℃氧化行为的研究[J].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4, 18(2): 121-124.
陶春虎, 刘高远, 恩云飞, 等. 军工产品失效分析技术手册[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赵庆华, 刘建全, 王莉莉, 等. 固体燃料的超声速燃烧研究进展[J]. 飞航导弹, 2009, 10: 59-63.
杨燕京, 赵凤起, 仪建华, 等. MOFs作为固体推进剂的燃烧催化剂和含能添加剂的研究进展[J]. 含能材料, 2016, 24(12): 1225-1232.
张晓宏, 龙村, 王铁成. 纳米级氧化铅对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影响研究[J]. 火炸药学报, 2002, 25(2): 39-41.
代江之. 冶金热力学中氧化物Δ
《中国航空材料手册》编辑委员会. 中国航空材料手册(第2卷)[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李铁藩. 金属高温氧化和热腐蚀[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9-62.